张新道 :西安世园物业有限公司总经理。2017年5月份,选派到西安市临潼区穆寨街道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担任穆柯寨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同时兼任西安浐灞生态区帮扶办副主任。2019年7月完成驻村工作,返回原单位。
“既然选择了‘第一书记’这份责任,就要牢记群众的期盼、基层的信任、组织的重托,就要做好克服各种困难的思想准备,真要有一种做不好工作食不甘味、当不好‘第一书记’誓不罢休的决心。”谈起曾经在穆柯寨村的驻村扶贫经历,张新道记忆犹新,话语间依旧充满了干劲。
穆柯寨村地处临潼山区,这里远离城市,交通闭塞,劳动力外流,农作物种植品种经济效益低等因素成为穆柯寨村村民脱贫致富的瓶颈,而张新道的到来让这里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6年,按照浐灞生态区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选派,张新道赴临潼区穆柯寨村任第一书记。驻村两年来,张新道带领队伍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开拓创新,积极进春季攻势、夏季会战、秋季行动和冬季攻坚,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当他结束工作离开时,临潼区最大贫困村——穆柯寨村已圆满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
在张新道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面穆柯寨村民陈奇送的锦旗,上面写着“心系贫困户 党的好书记”。张新道和记者讲述起锦旗背后的故事,动情地说道:“驻村经历让我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能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帮助他们脱贫改善生活,再苦再累也值得。”

强化党建引领拓展扶贫新道路
“帮扶工作离不开贫困村和户,就是要在一线真扶贫、扶真贫。”张新道说,尽管自己曾经有过乡村工作经历,但他还是决心拓展出一条“新的道路”,而强化党建引领是张新道拓展“新的道路”的第一个步骤,“这也是我这几年帮扶工作最大的感悟,就是要干好党建工作。”张新道说。
接到扶贫任务后,张新道主动到市、区扶贫办学习中省市有关脱贫攻坚政策、经验和案例。思路明晰后,他决定先从党建工作下手。
加强党建学习,定期组织党员开展学习活动、党日活动,提高党员思想觉悟,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帮助支部制定“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等党建制度和计划,规范落实“三会一课”,通过举办讲党课、看变化、谈体会等系列活动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此外,工作队还通过提升基层党建设施、推进党建宣传等工作,定期开展党建和脱贫攻坚知识学习,组织帮扶党员干部逐门逐户开展政策宣传讲解,坚定了干部群众跟党走和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他和工作队四支力量突破和解决了一道道难题。
扶贫也要扶志树立“不等不靠”新民风
到了穆柯寨村,张新道首先进行了大量走访,了解村情以及群众的思想状态,他发现由于长期生活在闭塞的穆柯寨村,一些村民在思想上还比较保守,“有些人感觉对什么都不起劲,得过且过,所以我觉得应该先从他们的思想方面入手,让他们对生活积极起来,改变他们的精神面貌。”张新道说,这也是自己工作的第二点感悟。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自张新道驻村以来,创新出“文化惠民”“文化扶贫”等多种扶志模式,引导群众热爱生活,鼓励大家将“要我脱贫”的思想转化为“我要脱贫”。
工作队在村委会院子里搭起文化舞台,组织“板凳会、故事会”、扶贫演出等系列活动,让文化展演精神扶贫在村中成为常态,让村民在惠民演出中感受文化自信带来的快乐和实惠,为村民树立自强自立的奋斗意识。
“十杰青年农民”“十二届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方蔚彬到村作报告。
张新道还邀请陕西省“十杰青年农民”“十二届西安市十大杰出青年”方蔚彬到村作报告,以方蔚彬身残志坚的事迹激励大家,勇做命运和生活的主人,为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不懈努力。
张新道扶志创新的一大亮点,就是与陕西师范大学锦园学校开展的“一校帮一村”扶志扶智结对帮扶专项行动。通过村校互动,建立帮扶队伍,“用心、用情、用力”地投入到 "扶志扶智""控辍保学""政策宣传""交流关爱"四个方面的帮扶工作中,形成社会帮扶“3+x”大帮扶体系和合力。

在一系列创新扶志举措下,穆柯寨村形成了不等不靠的内生动力新风尚。曾经典型的“等、靠、要”贫困户李得利树立起自强自信的新形象,并通过发展花椒产业成为扶志帮扶成功的典型,已被村民们传为扶志佳话。
提升人居环境农旅融合助推村民增收
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张新道发现穆柯寨村有着不少的乡村旅游资源,不过受制于当地的基础设施,这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帮扶重在造血,那造血肯定要‘自己’来,那就得挖掘穆柯寨村自己的资源,所以我就先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方面入手,首先让这个村容村貌好起来,然后在发展产业,让群众致富有个持续的路径。这是我的第三点感悟。”
驻村后,张新道首先抓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中人居环境。此外积极调研走访,充分挖掘村中旅游资源,通过农旅融合带动村民增收。
他经过多方呼吁,投资82万元,完成了南坡村至穆寨村1公里主干道道路修缮及同步排水渠修建工程,方便了全村老百姓的出行问题。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项目实施,在完成村委会环保水厕后又组织完成了南骆广场环保型卫生间的主体建设,设计完成美丽乡村规划并完成两个组投资70万元。
对于路灯项目未覆盖村组,安装路灯140杆,补装太阳能路灯66盏,达到了工作队进村是对群众的承诺——路平灯明。
工作队带领贫困户栽种千余棵绿化行道女贞树,投资70万推进陈岭、南骆组美丽乡村建设,并建成投用了临潼山区首座乡村大舞台。张新道积极走访调研村中的旅游资源,决定依托生态人文优势发展旅游扶贫,由此带动农旅融合发展。

在得到市、区及街道领导的认同和大力支持后,工作队围绕“打造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这一中心目标,开展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制定旅游产业扶贫规划,整合四支力量,聚焦旅游扶贫,做强做长农旅融合产业链。
通过举办“最美穆柯寨摄影大赛及芦苇荡旅游季活动”,宣传人文景点魅力。一系列旅游宣传活动带来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村民借此机会售卖的土特产广受欢迎,农旅融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再一次激发了大家脱贫的信心和希望。千年古寨焕发了生机,助推乡村振兴的愿景已逐渐幻化为美好的现实。
开展精准帮扶号召社会力量齐参战
俗话说的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穆柯寨村贫困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本身资源就不够丰厚,虽说基础设施改造等手段已将穆柯寨村现有的资源进行了挖掘和充分发挥,但总量上还是不能满足所有群众的需求。
“一个好汉四个帮,我就想有没有可能让社会力量也参与进来。”张新道说干就干,在驻村之余积极各方奔走,联系社会各界单位企业,号召和组织发动了社会各界企业奉献爱心、参与精准脱贫活动。“有了更多人的参与,脱贫攻坚的任务就能更好的完成,这是我的第四点感悟。”张新道说。
产业扶贫方面,工作队大力推动集体产业发展。联合村两委策划“我家的菜园”农业示范项目,将其打造成集绿色蔬菜、水果、肉类、蛋类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乡村品牌。此外,工作队极落实精准帮扶措施,扶持15户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产业,帮助贫困户发展花椒种植,并全部实现了产业的长期发展。
消费扶贫方面,工作队创新思路,组织事企业单位通过“电商扶贫、消费扶贫”惠农增收,广泛号召开展农产品促销“以购代捐”活动。另外,利用积分兑换、微信朋友圈推销、建立微店、联系网店销售商等形式,全面协助各贫困户解决石榴、花椒、土鸡蛋等自产农产品销售问题,为贫困村群众增收2万多元。
此外,他帮助生活条件低下的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并为他们购买添置相应家具、家电等生活用品;协调街办卫生所为全村33户贫困户进行体检,将村医入户送医随访常态化,协助困户办理就医、住院、报销等医疗保障相关事宜;通过街办安排村道保洁员等岗位解决贫困户就业问题;协同帮扶干部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户子女就学、补贴事宜,形成了村中教育、健康等多方面帮扶。

经过张新道和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努力,对标对表户脱村退"57"标准,严格程序,2018年,穆柯寨村全部贫困户45户,105人,已退出31户82人,仅剩下未集供的14户23人。使这样一个拥有642户、2264口人,曾经是全临潼区最大的省定贫困村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首次降到0.98%,集体经济净收入年均稳定在十余万元以上,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阶段性攻坚赢胜目标、实现小康梦想、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建议:驻村帮扶还需拓宽思路
张新道说,两年来的帮扶工作虽然繁重但很充实,在工作中,也还存在对帮扶干部指导不够细致,档案资料整理还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村级集体经济的帮扶还需加大力度。
张新道建议,接下来依旧要抓好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继续落实各项帮扶措施,扎实推进集体经济发展,提升村民人居条件上着手,巩固户退出、村摘帽的帮扶成效,为全面脱贫奠定坚实基础。(记者 赵蕴清 段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