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深秋,记者见到西安浐灞生态区驻临潼区仁宗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建平时,他身穿灰色毛衣,正在村委会办公室交流工作。第一书记是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和实践者,仁宗村在扶贫的大潮下从曾经的贫困村脱胎换骨,逐步走上了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之路。一起走近第一书记张建平,听他讲述扶贫故事,分享扶贫感悟。
浐灞生态区驻仁宗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张建平
强化党建引领开展思想扶贫
张建平回忆,2018年,仁宗村还是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村两委班子团结意识不强,村干部发展信心不足。驻村工作队首要开展思想扶贫工作,解决贫困户脱贫信心不足等思想问题。
“首先要把党的纪律摆在前面,把规矩摆在前面。”张建平说,他刚到村里时,以党建工作为抓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每周例会、专题会等,传达学习中、省、市脱贫攻坚有关工作精神,强化政治理论和思想建设,筑牢思想根基,健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村两委建章立制,规范工作程序,严格规章制度,真抓实干的氛围浓了,村里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有序开展。
仁宗村年龄大的党员比较多,对村上活动参与度不高,张建平便考虑加大年轻党员的培养,让新鲜血液进来,加固基层战斗堡垒。“我们鼓励、吸引村上的创业能人加入集体产业,参与管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防疫期间成立了先锋队,通过重大事件考察,引领发展新党员。”张建平说,在仁宗村人口严重外流的情况下,每年都有新党员加入。
班子活起来了,党员干部动起来了,贫困群众脱贫摘帽的决心、信心和斗志激发起来了。彼时,张建平深刻意识到,锻造一支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队伍是关键,也是实现稳定脱贫的中坚力量,他开始加强村两委人才培养。
仁宗村村委会办公室里,村民委员正在用电脑办公
“工作队来的时候,当时村委的同志压根不会用电脑,现在他们可以很熟练的使用办公软件,群众随时来随时能办事,提高了村委会同志为村民服务的积极性。”张建平抓班子、强堡垒,鼓励村里的事情集体协商,大家逐渐拧成了“一股绳”,形成扶贫合力。
改善住房条件完善基础设施
“以前村里到处是土房、土墙和土窑洞,土路一到下雨天就没法走,去一趟县城早晚两头不见天。”仁宗村村民委员陈革命回忆,过去的仁宗村环境脏乱,基础设施差,村民住着危房,出行十分困难。
近年来,通过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仁宗村已经没有了危房。浐灞生态区驻村工作队来了以后,逐户跟踪搬迁村民,修缮房屋漏水,帮助村民解决各种问题。“仁宗村既要发展旅游,又要发展生产,我们在道路合适的位置做了错车道,村里交通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张建平说,如今仁宗村还建起了4个公厕,便于村民如厕的同时,也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条件。
张建平介绍,扶贫工作队提升了村里交通节点,在村口、道路交汇处做建设休息广场,村民和旅游者都能体验到便利。村里的学校和移民安置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工作队积极配建了街道护栏。
如今的仁宗村道路平整宽阔,房屋整洁绿树成荫
为进一步提升仁宗村基础设施建设,浐灞生态区驻仁宗村工作队实施了人祖庙停车场绿化工程,村头建成休闲健身广场,修建了一座村文化大舞台,安装太阳能路灯,配备垃圾桶,美化乡村庭院。工作队修建贫困户通户路、群众生产的便民路,其中2019年新修建一条1.5公里的水泥路和1.1公里的通户路,解决了群众长期出行难的问题。
发展集体经济健全经济体制
仁宗村位于骊山山顶,缺水比较严重,林地较多,为传统农业小山村,2016年之前一直属于无村集体经济来源的贫困村。过去村民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和外出打工为主,收入来源比较单一,精壮劳动力外流,村里经济基础薄弱。
张建平介绍,多年来,仁宗村始终没能找到一条能持续发展的路子。浐灞生态区驻村帮扶工作队多次商议,决定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新能源、乡村旅游五大集体产业,带动群众尽快脱贫致富。
2017年至今,原仁宗村、土桥村总计获得区外企业及社会力量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浐灞管委会直接投资310万元。新建厚朴苗圃,嫁接优质核桃,新栽花椒,修建灌溉蓄水池,并铺设浇地管网,打造千亩核桃种植基地。此外,预计投资200万元的中药材扶贫项目,打造人祖庙餐饮服务区、土桥校场民宿项目,村集体经济规模逐渐扩大。
第一书记张建平经常到贫困户家里了解生活情况,和他们谈心
“2020年,仁宗村已经有23万元的集体经济收入,远远超过了8万元的目标任务。”张建平说,下一步重点加强产业运营管理,从体制上强健集体经济。“我们组织专业的苗圃公司,节点性的培训意愿的村民,培养出技术型人才和市场性人才。”同时,他希望壮大抖音等自销平台进一步增加收入。
尾声:深耕扶贫事业贡献社会
采访接近尾声时,张建平分享了他的扶贫感悟。通过两年多的“实战”,做决策、找资金、谈项目、谋发展,实实在在参与到脱贫攻坚的战斗。他说,作为浐灞第二批驻村工作队,继续发扬浐灞铁军精神,不断强化自身能力素质,为群众排忧解难,向群众传递温暖,从内心觉得享受和快乐。
两年间,张建平观察到,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大,生产周期长,制度和人才的投入必将受影响,制约产业高效发展。因此,扶贫过程中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集约化发展。他说:“希望有一种机制,在自愿的基础上把农民变成产业农民,提升农业生产集约化发展,吸引来有意愿参与农业生产的人,让农村产业发展具备自我造血能力,让乡村实现内核振兴”。
张建平在担任第一书记的时间里,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奋战在扶贫一线,立足于产业、教育,脚踏实地对仁宗村进行帮扶。2018年,仁宗村退出了贫困村;2019年,又甩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目前,全村产业主要以核桃、香椿、花椒种植、劳务输出、休闲农家乐以及人祖庙周边土特产销售为主,旅游项目也在积极推进。(刘彬 强一飞)
编辑:郭强